媒體採訪|觀點與中原家族辦公室畢銘詩對話:捕捉财富傳承的商機

14/01/2025 最新消息
“财富不是一兩年可以積累的,家族傳承亦需要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亞洲經歷過去數
十年的周期,令到這個時間點出現财富傳承的需求和商機。”

編者按:2024年,面對經濟與行業調整的大環境,如何穿過風暴,在周期考驗和市場競争中赢得生存與發展,是每一個企業掌舵者需要思考的核心問題。在這一背景下,觀點新媒體策劃並推出“穿過風暴”年度繫列報道,尋找一批在變革中砥砺前行、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企業共同迎接新的一年。同時,我們将繼續對話一批具有全球視野和豐富學識的經濟學者與行業領袖,
從他們的角度,解讀行業與企業的未來發展。

觀點網 港府近年推動家族辦公室發展,先後公布多項政策措施及稅務優惠,希望吸引全球家族辦公室來港落戶,中原集團亦于2024年7月底宣布,進軍家族辦公室及财富管理業務。

中原家族辦公室創辦合夥人、總經理畢銘詩向觀點新媒體表示,亞洲經歷了過去數十年的周期後,無論香港、内地以及東南亞對于财富的傳承亦有着需求,相信對于家族辦公室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和商機。

2024年10月,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新一份《施政報告》指出,香港有2700間單一家族辦公室;有業界人士更預計,香港将在2028年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跨境财富管理中心。

有關于“家族辦公室”,源于在19世紀的美國。彼時一名年輕的企業家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JohnD.Rockefeller)達成了他的第一筆财富。而随着時間不斷增長,他開始意識到,僅僅積累财富是不夠的,需要一個繫統來保護和增加财富,以便能夠代代相傳,于是他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家族辦公室。

緣由

家族辦公室有别于傳統财富管理機構,是為超高淨值客戶量身打造的财富管理顧問公司,可視為家族的萬能管家,目標是協助超高淨值客戶制定並執行家族财富管理方案,同時促進和維護家族認同及價值觀的傳承,全面維護家族整體利益。

家族辦公室分為單一家族辦公室(Single-familyoffice)及聯合家族辦公室(Multi-familyoffice)兩類。

2024年七月,中原集團旗下家族辦公室宣布成立,並在香港尖沙咀舉辦了開業典禮,屬于聯合家族辦公室。

畢銘詩表示,雖然由正式宣布成立至今只是短短幾個月,不過構思計劃成立家族辦公室,其實已是兩年多的時間。

她和另一創辦合夥人洪龍荃是在基金公司工作中認識,在他們兩年前計劃成立家族辦公室時,港府其實仍未有鼓勵措施推出。

“那時投資市場普遍處于迷茫中,亦傾向不看好後市。”不過,她亦認同作為基金經理的洪龍荃想法:“如果我們要創立新項目,不是應該在最差的時間去做才是最好嗎?”

除了市場因素,畢銘詩指,其實亦出于其自身家庭的需求。

畢銘詩的父親原是香港實業家,80年代到内地設廠,其後公司在港上市,及後于2015-2016年将上市公司平台售予一家内地企業。

她續指,由于家中三姐妹亦不想從事公司生意,因此這成為了一個轉折點,啟發到衆人思考日後如何與家族繼續有聯繫的想法。

“賣出公司後,我妹妹到了倫敦,她在當地認識到一些家族辦公室相關人士及一些第二代,參與了當地很多家族辦公室的協會,了解到不少有關家族辦公室的發展情況。”考慮到亞洲並無太多此類型業務,因此便與洪龍荃萌生成立家族辦公室的計劃。

“财富不是一兩年可以積累的,家族傳承亦需要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亞洲經歷過去數十年的周期,令到這個時間點出現财富傳承的需求和商機。”她相信,不單止香港,包括中國内地以及東南亞,在經歷了過去20年的發展,已有一批第二代第三代對家族辦公室存在需要。

畢銘詩續指,經過半年的構思後,他們決定和中原商談合作,“當時主要跟負責中原金融業務的中原集團子公司主席施慧勤商讨,而在傾談過程中,亦發現大家無論想法、價值觀以及上一代給予下一代的規劃均十分接近。”

“我們商談的時間不算短,有一年,每兩三個月會面一次,直到2023年12月中時,雙方正式确認合作。”經過七個月的前期籌備,中原家族辦公室于7月份正式開幕。

目標

一般而言,市場上家族辦公室較少公布自己的AUM,一方面是不方便,另一方面覺得沒有必要。

不過中原家族辦公室成立時便公布,目標未來12個月達到10億美元的資産管理規模(AUM)目標。

畢銘詩認為,這可能是與中原既有的文化有關。因為中原集團創始人施永青經常分享很多他個人對行業、經濟以至對香港的看法,所以中原家族辦公室亦秉承中原集團的風格,在不牽涉到客人隐私以及符合法規的前提下,都樂于分享。

正因為有着中原的背景,AUM目標規模亦按比例加大。談及市場競争力,畢銘詩認為,定位要與其他人區分。

“我認為所有服務平台都有一個核心競争力,如法律是律所的強項,會計師相關的就是稅務策劃,保險相關就會有保險産品。”中原家族辦公室的差異在于,畢銘詩與洪龍荃都是基金公司出身,資管能力比較強,所以産品及投資均是他們比較強的地方。

另一方面,是背靠中原。她認為,在積累一定的财富後,投資亦會相對分散,一定會有物業,甚至所持有的物業可能更復雜一點,例如寫字樓、倉庫和海外物業。

“中原主要是地産代理業務,在香港廣為大衆所認識,客戶層面由購買幾百萬自住物業的剛需客到富豪以至公司都有,物業交易是他們的強項。”相對于私人銀行,較少涉及物業交易,因此中原家族辦公室是地産及銀行的結合。

于2023年3月,港府發表《有關香港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的政策宣言》,就建立全球家族辦公室和資産擁有人的蓬勃生态圈,說明政策立場和措施。

包括稅務寬減、新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成立香港财富傳承學院等,為全球家族辦公室創造有利環境,實現增長。

2024年10月,《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亦提到,要進一步強化香港作為國際資産及财富管理中心的地位。就此,政府将咨詢業界,增加基金及單一家族辦公室等享有稅務寬減的合資格交易種類。

截至2023年年底,香港管理的資産規模超過31萬億港元,淨資金流入接近3900億港元,按年大增超過3.4倍。

畢銘詩認為,過去二至三年香港推出了很多喜出望外的政策,推動整個資管市場發展,無疑可以吸引更多資金落戶。

對于2025年的增速是否可以持續,她持正面的态度:“我覺得是可以持續的,因為我自己已經用腳去投票了。”

畢銘詩指,公司目前在相對平穩的台階上發展,将會進入一個新階段,並希望可以有更多人認識,以及推出中原自己的投資産品,不排除一些加密貨币相關的産品。

至于下一個AUM目標,需待完成首年10億美元AUM後再作公布。

以下為觀點新媒體對中原家族辦公室創辦合夥人、總經理畢銘詩女士的訪問實錄:

觀點新媒體:中原家族辦公室成立至今營運以至資産規模增長理想,有沒有新的消息?

畢銘詩:對我和拍檔而言,整個項目已經經過了兩年時間,由剛開始有想法大約用了半年時間,其後覺得可以請中原集團作為合作夥伴,之後再和中原商讨,差不多用了一年時間。去年12月中,中原确認他們亦感興趣,到我今年三月上任,然後七月開幕。

上任之後是準備一些客戶前期的工作,到今日有一些成績,一直在鋪開。

對于AUM,市場其他機構大多數都沒有透露,一方面未必方便,另一方面覺得不需要提及。不過七月我們有公布自己的AUM。

這可能與中原的文化有關,施先生(中原集團創始人施永青)願意分享,會分享他對行業、經濟以至香港的看法。只要不牽涉客人私隐,符合法規,並沒有所謂。

觀點新媒體:為什麼會選擇與施小姐(施慧勤)一同進軍家族辦公室?

畢銘詩:與他們商談的時間不算短,有一年,每兩三個月會面一次,會面之後回去想一些細節,又再談。一個議程接一個議程,互相都通過相對長的時間了解對方。

施小姐在中原集團負責利嘉閣及中原金融為主,所以其實我大部分時間都是與她溝通,中間了解到大家對很多事情的看法、價值觀。各樣觀點都相對比較接近,在此基礎之上,談了一年。

觀點新媒體:AUM的目標是怎樣決定的?有中原的背景下,目標是否訂得高一些?

畢銘詩:都是我們提議的。與所有初創一樣,我們有預算以及願景,特别是第一及第二年,我們都是共議的。

初時訂下的計劃,沒有中原的概念,是以我們能觸及的網絡作為規模的想法,亦與大部分市場上的聯合家辦相約。

中原加入後,有更多資源、機會配合下,我們對公司的要求就不一樣了。

中原的業務主要是房地産中介,是大部分香港人都認識的品牌,物業資産類别幾百萬以至幾十億都有,會有公司客、富豪客,亦會有自住客。因此,與中原一起,規模必定要做大。

觀點新媒體:目前的市場環境有否影響成立以後的部署?

畢銘詩:比預期有一些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是比我想象中要好。

因為有成立家辦的想法時,整個投資市場普遍都比較迷茫,傾向不看好後市,2023年亦是一個沒有什麼好消息的年份。

但為何我們對這個方向如此堅定?正如我的拍檔洪龍荃指,如果我們要做一件新的事情,不是應該在最差的時候去做才是最好嗎?

作為一個基金經理背景的專業人士,他對于市場的起落亦有自己的看法。

觀點新媒體:2024年即将過去,您怎樣看2025年?

畢銘詩:從公司發展而言,我對2025年是正面的。

過去的時間是零到一,到了2025年就是一到二,如何在相對比較平穩台階上再多一點成績。

觀點新媒體:有沒有2025年的目標可以分享?

畢銘詩:2025年首先是秉承10億美金AUM的目標,但我希望可以做好一點,不止AUM,還要做好服務。

觀點新媒體:與中原之間的合作模式怎樣?

畢銘詩:中原是大股東,不過由于我們創辦人,所以會繼續沿用合夥人模式。我們有股份,既是股東,亦是管理層。

觀點新媒體:港府由2023年3月開始推動家辦發展,早前亦放寬投資移民等,您如何看整個家辦市場的發展?

畢銘詩:事實上,不少措施于我們構思家辦時並不存在,所以這些對我們來說可以說是喜出望外。

為何為想到家辦市場?其實亦出于自身家族的需求。

我父親原是香港的實業家,80年代到内地設廠,然後公司在港上市,及後于2015-2016年便将上市公司平台售予一家内地企業,這亦成為了一個轉折點。

由于家中三姐妹不想從事公司生意,因此亦啟發衆人關注如何與家族繼續有聯繫的想法。

賣出公司後,我妹妹到了倫敦,在當地認識到一些有關家族辦公室相關人士及一些第二代,亦參與了當地很多家族辦公室的協會,了解到不少有關家族辦公室的發展情況。

加上在亞洲並無太多此類型業務,因此便與洪龍荃萌生成立家族辦公室的計劃。

觀點新媒體:客戶的投資門檻怎樣?

畢銘詩:财富是需要積累的,並不是一兩年間便可出現。另外,家族傳承亦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而亞洲經歷過去數十年的周期,令到這個時間點出現财富傳承的需求和商機。

我的家庭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我爸爸60幾歲,積累了幾十年時間,中間經歷了金融海嘯、沙士、疫情,然後有下一代。

香港有的oldmoney已經到了第三代、第四代,甚至少數第五代。所以,無論香港、内地,或者東南亞,其實都一樣,有一批人有家族辦公室的需求。

觀點新媒體:目標客戶是來自什麼地方?

畢銘詩:目標是香港、内地以及東南亞客戶。

觀點新媒體:對于市場上愈來愈多家族辦公室,有什麼想法?

畢銘詩:我並不特别在意,反而覺得是好事,會有更多人認識這件事。不過難處就是,如何去區分自己。

但我認為,所有行業只要有人覺得有商機,自然就會多人進入,之後就必定會經歷淘汰過程。

至于如何跟别人區分,我認為所有服務平台的都有一個核心競争力,如法律是律師樓的強項,會計師樓相關的是稅務策劃,保險相關就會有保險産品。而我們的差異在于,我與拍擋都是基金公司出身,資管能力比較強,所以産品及投資均是我們比較強的地方。

第二則是背靠中原,物業是他們強項,私人銀行則不太涉獵物業相關。

只要有一定的财富積累時,投資就會相對分散,一定會有物業,甚至所持有的物業可能更復雜一點,例如寫字樓、倉庫和海外物業。

積累到一定的财富,可承受的風險亦相對低,所以資産類别相對分散。銀行可以做到大部分投資,但物業肯定不是銀行的強項。

中原專注物業,再加銀行,其實是不錯的結合,因此我們的定位會是這樣。

業務層面,未來有機會與中原地産作交叉銷售,但相信有關互動需要較長時間。此外,亦有到利嘉閣及中原豪宅部進行教育推廣。

文章來源:觀點

相關文章